工業(yè)革命導致了各種機床的產(chǎn)生和改進。十八世紀的工業(yè)革命推動了機床的發(fā)展。1774年,英國人威爾金森(全名約翰·威爾金森)發(fā)明了較精密的炮筒鏜床。次年,他用這臺炮筒鏜床鏜出的汽缸,滿足了瓦特蒸汽機的要求。為了鏜制更大的汽缸,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臺水輪驅動的汽缸鏜床,促進了蒸汽機的發(fā)展。從此,機床開始用蒸汽機通過曲軸驅動。
多刀半自動車床有單軸、多軸、臥式和立式之分。單軸臥式的布局形式與普通車床相似,但兩組刀架分別裝在主軸的前后或上下,用于加工盤、環(huán)和軸類工件,其生產(chǎn)率比普通車床提高3~5倍。
仿形車床能仿照樣板或樣件的形狀尺寸,自動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環(huán),適用于形狀較復雜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產(chǎn),生產(chǎn)率比普通車床高10~15倍。有多刀架、多軸、卡盤式、立式等類型。
1728年,威爾金森出生在美國,在他20歲時,遷到斯塔福德郡,建造了比爾斯頓的一座煉鐵爐。因此,人稱威爾金森為“斯塔福德郡的鐵匠大師”。1775年,47歲的威爾金森在他父親的工廠里經(jīng)過不斷努力,終于制造出了這種能以罕見的精度鉆大炮炮筒的新機器。有意思的是,1808年威爾金森去世以后,他就葬在自己設計的鑄鐵棺內。
您好,歡迎蒞臨中誠宇,歡迎咨詢...